电子档案的管理办法
电子档案的管理办法是指对电子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存储、检索、使用、保护和销毁等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1. 收集和整理:建立电子档案收集和整理的流程和标准,确保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存储和备份:选择合适的电子存储介质和设备,进行定期的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 检索和利用:建立电子档案的索引和检索系统,提供便捷的检索和利用服务,确保电子档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保护和安全: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电子档案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防止非法访问、篡改和破坏。
5. 权限和授权:建立电子档案的权限和授权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使用电子档案,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6. 保管和销毁:制定电子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规定,定期对无用的电子档案进行销毁,确保电子档案的合规性和节约资源。
7. 法律和法规: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等,确保电子档案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8. 培训和监督: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具体的管理办法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制定和实施。
员工档案管理电子档怎么做
以下是员工档案管理电子档的具体做法:
1、建立电子档案系统:通过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员工档案的电子数据库。
2、录入员工信息:将员工的基本信息、入职资料、合同信息、考核记录等内容录入系统。
3、文档扫描:将纸质文件扫描成电子文件,并存储在相应的电子档案中。
4、权限管理:设置春闹不同级别的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查阅和修改档案信息。
5、定期备份:对电子档案进行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知识拓展;
一、优势和好处:
提高效率:电子化处理可以快速检索员工档案信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节约空间:电子档案不占用实体空间,避免了传统纸质档案的大量存储问题。
信息安全:电子档案可以设置权限控制,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环保节能:电子档案减少了印刷和纸张的使用,有利于环保和资源节约。
二、电子档案系统的选择:
在选择电子档案系统时,应根据企业规模、档案数量、预算等因素进行考虑。常见的系统有HRM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DMS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等。
三、档案数字化处理:
电子化处理不仅仅是将纸质档案扫描成电子文件,还包括对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和整理。如对文件进行分类、编号、归档等操作。
四、档案安全性:
电子陪州档案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需要采取措施确保信息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可以通过密码、加密技术、备份等方式来保障安全。
总的来说,员工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处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障信息安全。
在实施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选择适合的电子档案系统,同时注重档案信息的安全扒乱罩性和隐私保护。这样,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员工档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如下:
1、蠢斗档案人员要转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电子档案是档案管理中的新生事物,一些人在思想上难以一时接受,或者虽然接受了,但却将其只作为资料或副本保管,是档案管理走进了误区。为此,要提高档案人员对电子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摆脱以纸质档案管理为基础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以电子档案为基础的新型思维模式,实现由纸质文件的现代观念向电子档案的“后现代观念”的转变。
2、档案人员要保证电子文件的可识读性。纸质文件能保证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可识读性毋庸置疑。而电子文件却不同,外表看来保存完好的磁盘,由于环境(硬件、软件、加密、编码方式等)的变化,信息很可能具有不可读。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是以特定的编码形式记录下来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编码替代原来的编码,电子文件各自所有的编码方式和迅速变化的计算机系统运行环境间矛盾会越来越尖锐。
3、档案人员要确保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电子文档在保存中容易被复制和修改且不易被发现,因此,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是保证其凭证作用的关键镇此。电子文件的易更改性和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电子文件在形成或传输过程中存在着被改动的可能。处理后的电子文件是否与原来一样,存在着认定上的困御档迅难。因此,科学界定电子档案的原始性是档案研究领域的新课题。
4、档案人员要加强对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文件其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往往不一致,同一个电子文件中的正文、图形、批示、附件等可以不在载体上连续存放,甚至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上而不影响其正常显示输出,在电子文件的传输载体转换等信息处理过程中,其物理结构经常发生变化,而其逻辑结构却可以保持不变。这个特性,使其在管理上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要有所不同。
5、档案人员要严保档案安全。要注意电子文件“物理生命”与“信息生命”的保护。保护电子文件的“物理生命”主要是防磁、控制环境的温湿度、防机械损伤。对电子文件“信息生命”的保护是对档案管理又一新的挑战。物理状况良好的电子文件也许有一天会无法识读;保管“完好”的电子文件也许内容失窃却一无所知。这些就是对电子文件“信息生命”保护不当造成的。对电子文件“信息生命”的保护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保证电子文件的持续可读性;防电脑病毒;控制网络中电子文件系统的安全;备份处理,异地保存。
档案电子化管理办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设备阅读、处理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递的文件。归档,指将处理完毕且具有保亮渣存价值的事情或文件经系统整理后交档案室(馆)保存备案(备查)的过程。下文是关于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电子文件是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因此亦可称为“数字文件”。这是电子文件与以往所有其他形式文件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信息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共同点。数字信息使用0和1两种两种数码的组合来记录信息,每一个0或1叫做1个比特,需要记录的信息用一串比特存储于计算机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各种外存储器)中,并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第二,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类型,应该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特别是要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这是电子文件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与其他形式文件的共同点。
从逻辑上说,电子文件是“数字信息”和“文件”两个概念的交集,它是具有文件特征的数字信息,又是以数字信息为特征的文件。
1.总 则
1.1 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应当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1.2 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档案部门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1.3 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1.4 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1.5 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禅侍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6 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1.7 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2.电子文贺键吵件的收集与积累
2.1 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2 收集积累要求
2.2.1 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2.2.2 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2.2.3 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井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或缩微胶片拷贝件保留。
2.2.4 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
2.2.5 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象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2.2.6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的依赖性,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2.2.7 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象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压缩算法和软件。
2.2.8 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属性标识和相关软件。
2.2.9 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前面所示的两种以上的信息形式,收集时应注意参数准确、数据完整。
2.2.10 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软件型号和相关参数。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必须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2.2.11 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2.3 收集、积累方法
2.3.1 及时按照要求制作电子文件备份。
2.3.2 每份电子文件均需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
2.3.3 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的备份一同保存。
2.3.4 电子文件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备份文件一同保存,并附有纸张打印件。
2.3.5 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N—无纸电子文件;T—文本文件;I一图象文件;G—图形文件;V一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3.电子文件的整理
3.1 电子文件的整理,应按内容、保管期限、密级等因素相对集中。
3.2 电子文件应按《档案著录规则》著录,并制成机读目录。
3.3 归档电子文件应填写登记表。
4.电子文件的归档。应定期把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存储到可长期保存的脱机载体。
4.1 归档范围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的划分,可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4.2 归档时间逻辑归档应实时进行,物理归档应定期完成。
4.3 检测在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按其基本技术条件进行检测。其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有效性、软件环境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等。
4.4 归档前的鉴定电子文件的归档鉴定工作,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主,鉴定结果,在电子文件的机读目录上制作相应的标只。
4.4.1 有效性和完整性鉴定。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单位对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如果文件形成单位采用了某些技术方法保证电子文牛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则应把其技术方法和相关软件一同移交给接收单位。
4.4.2 保管期限的划分。电子文件保管期限的划分,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4.5 归档要求
4.5.1 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制成归档数据集,拷贝至耐久性的载体上,至少一式2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必要时,复制第3套,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解密后再完成上述工作,
4.5.2 本标准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分别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可擦写光盘、磁带等。禁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牛长期保存的载体。
4.5.3 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签内填写编号、名称、密级、保管期限、硬件及软件环境
4.5.4 将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一同归档并附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
4.5.5 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把归档电子文件与相应的机读目录存在同一载体上如果是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也应将软件及相关数据存在同一载体上。
4.5.6 原电子文件数据集载体在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后,保留时间至少1年。
4.5.7 在网络中进行了逻辑归档操作的电子文件应按上述归档过程完成物理归档。
5.电子档案的移交与保管。电子文件归档后按有关规定移交至档案保管部门,作为电子档案进行保管。
5.1 检验
5.1.1 档案保管部门应配备相应的处理设备,以保证完成电子档案的检验工作。归档的每套载体均应接受检验,合格率应达到100%。与纸质档案同时保存的电子档案可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样本数不少于总数的20%合格率应达到100%。
5.1.2 检验项目。
5.1.2.1 载体有划痕,是否清洁。
5.1.2.2 有无病毒。
5.1.2.3 核实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审核手续。
5.1.2.4 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5.1.3 将检验结果填人电子档案人库登记表。检验有合的,应退回形成单位,重新制作。
5.2 移交手续验收合格后,档案保管部门在电子档案人库登记表上签字盖章。一式2份,一份交电子文件形成单位一份自存。
5.3 保管要求电子档案保管除应具备纸质档案一般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5.3.1 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载体应直立存放,做到防尘、防变形。
5.3.2 环境温度选定范围: 14℃— 24℃;相对湿度选定范围:45%—60%。
5.3.3 存放时应注意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本隔离。
5.3.4 电子档案在形成单位的保管,也应参照上述条件。
5.4 存效性保证
5.4.1 每满1年,对电子档案涉及的形成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
5.4.2 每满2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5.4.3 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电子档案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3年。
5.4.4 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档案,每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5.4.5 定期检验结果应填人电子档案管理登记表。
5.5 利用
5.5.1 电子档案的封存载体不得外借。
5.5.2 利用时使用拷贝件。
5.5.3 利用时要遵守保密规定。
5.5.4 利用者对电子档案的使用应在权限规定范围之内。
5.5.5 具有保密要求的电子档案上网时必须符合国家或部门有关保密的规定,要有稳妥的安全保密措施。
5.6 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
5.6.1 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5.6.2 电子档案的销毁,应在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
5.6.3 非保密电子档案可进行逻辑删除。属于保密范围的电子档案被销毁时,如存储在不可擦除载体上,须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并在网络中彻底清除。
5.7 统计档案保管部门应及时按年度对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
看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还看了:
1.浅谈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与管理
2.浅谈电子化档案管理论文
3.企业档案管理规定
4.档案管理工作心得3篇
电子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电子档案管理理应遵循的原则:安全性原则、接受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合法性原则等。
1、安全性原则:电子档案管理应确保电子档案内容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不可篡改性,通过加密、备份等技术手段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2、接受性原则:电子档案管理应该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能力,提供简单、易用、易理解的系统和服务,并广泛地宣传档案管理的标准和流程。
3、经济性原则:电子档案管理应该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和质量,通过采用合适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减少档案管理成本。
4、合法性原则:电子档案管理应该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档案的合法合规性,减少因档案管理不规范而导致不必要的风险。
5、透明性原则:电子档案管理应该建立可以追踪操作历史记录的系统,公开档案管理流程和标准,以加强管理者和用户的互信互动,确保管理的透明。
6、可访问性原则:电子档案管理应当保障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可访问性,同时充分保护档案的隐私和机密性。
7、生态性原则:电子档案管耐哗枯理应该在绿色环保的前提下进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电子档案管理好处
1、提高效率:通过电子档案管理,文件的检索、查找和共享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提高准确性:电子档案可以更精准地记录文件内容和历史记录,而且随时可以进行存储和备份,保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降低成本:电子档案管理能大大降低纸质文件的印刷、复印、存储、管理等费用,同时也减少了误操作和损失的风险。
4、提高安全性:电子档案管理可以采用密码和加密技术等措施,保护档案内容和隐私信息的安全,提高了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5、提高服务质量:电子档案管理可以支持全天候、在线查询、下载、上传等服务方式,并允许多人同时访问同一份文昌洞件,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6、绿色环保: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减少印刷和纸张的使用,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7、长期保存:电子档案可以实现远程备份和长期保存,并防止数据被篡改,可以确保数据的长期储存和可追溯性。
电子档案管理带来了更高效、更准确、更安全的文件管理方式,同时也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环境污染等芦碧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好处。
电子会计档案的规定有哪些
1、会计档案载体:由于电算化会计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其不甚了解,缺乏对应经验,没有进行档案载体的妥善保存,导致电子数据的损坏或丢失,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不懂管理与维护;
3、一些会计人员仅将电算化看成自动运算做账的工具,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缺乏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视和业务指导,妨碍了电子文件、数据的归档;
4、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是财政部以及国家档案局于2015年12月11日进行修订的部门规章。目的是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统一全国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完善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企业会计档案的归档、存档、保管、使用、移交、保管期限以及销毁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条例。
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企业运营过程中取得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进行贴现。电子承兑汇票贴现时,如何做会计分录?
电子承兑贴现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或未兑现的商业票据,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券,应收票据属于轿肢资产类科目。
承兑汇票贴现如何理解?
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贴现的性质: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
贴现的利率: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
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利息是汇票的收款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票察汪款向贴现银行支付的利息,计算方式是:贴现利息=贴现金额x贴现率x贴现期限
收到银行承兑汇票注意事项是什么?
检查票据是否整洁;
检查票据正面出票日期、出票人、付款行、金额大小写和汇票到期日是否正确无误,出票人财务专用章、法人章是否与出票人一致,银行汇票专用章是否与付款行一致;
检查发票背面第一位背书人签章处,财务专用章及法人章是否与汇票正面收款人一致;
检查背书粘单背书人签章处的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是否与对应的被背书人一致;
检查背书人粘单签章处财务专用章及法人章是否都清晰无断点,是否败帆仔都加盖在背书人签章处框内;
检查粘单连接处财务专用章及法人章,是否与上一手的背书人签章处一致;
财务专用章或法人章不清晰的是否附有说明,说明中规定信息是否与汇票信息一致。